慧文禅师
慧文禅师,西魏北齐时僧人。活动时间约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557)间。关于他生平的资料比较少。《续高僧传》卷17载:“禅师慧文,聚徒数百,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佛祖统纪》卷6称其:“在高齐之世,聚徒千百,专业大乘,独步河淮,时无竞化,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足见其威望之高与学经风格之严肃。他提倡北方学者所注重的佛教实践法——禅法,讲究锻炼心思的集中,并养成观察事物的明了、正确。
据说,他在研究经论时,对《般若经》(《大正藏》卷52)第二分所说三种智慧一段 ,很有领会。经文是这样的:
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佛,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论问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答曰:“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品》云: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
经里说,若是由“道种智”熟悉各种实践方法的智慧为基础,进一层具备“一切智”,能看清一切现象共同平等的通相,更进一层具足“一切种智”能辩别一切现象全部的别相。有了这些智慧,就可以彻底消灭烦恼习气,而达到佛家理想的究竟地步。在《大智度论》里,解释这一段经文还提出3种智慧存在的时间问题,以为是可以同时兼有的。开始虽说一步步有次第,但到最后会一齐具足,而教人有下手处,说得切实些,仍有个先后次第。慧文还从《中观论•四谛品》的《三是偈》中悟出“我说即是空”的“空”是真谛,“亦是中道义”的“中”是中道谛。这三谛里真谛讲一切现象的通相,俗谛讲各别行法,中道谛讲一切现象各别的全部别相,这些恰恰相当于三种智慧的境界。由此构成“一心三观”的禅法,这是慧文无师自悟纯从领会得来的。
其后,他把这方法传授给慧思,再通过慧思平常对《法华经》深刻的信仰,应用到根据《法华》所修习的圆顿止观法门即“法华三昧”,并推广于一般行事,成为“法华安乐行”,实践的方法才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