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文化

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515-577),南北朝高僧。俗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县东)人。15岁出家,专诵《法华经》,后归依慧文。因东魏和北齐战乱,从北方转移江南。先到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苏山,后又转到湖南衡山。先后4次被外道谋杀,未死。他既注重禅法践行,也注重义理推究,“昼谈义理,夜便思择”,“定慧双开”。太建九年(577)六月二十二日晨,召诸大众说:“若有十人不惜性命,常修《法华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如无此人,吾当远去。”(《佛祖统纪•慧思传》)竟无答者。遂即屏去大众,安祥圆寂。寿63。著作多半是口授的讲义,由门徒笔记整理而成,主要有《法华经安乐行义》(《大正藏》卷46)、《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大正藏》卷46)、《随自意三昧》(《续藏经》卷98)等。自著的有《立誓愿文》(《大正藏》卷46,第786页)。 慧思的佛学思想,主要是法华三昧思想和如来藏缘起思想。 法华三昧之说,出于《法华经•方便品》。经文中提出以佛的知见来做一切智慧的标准。认为佛的智慧能穷尽诸法的实相。实相包括: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10项。道生在《法华义疏》中,曾解释过它的内容:相是事物的外貌,或善或恶,显于外者;性指说法的内容,是“状若天生,长无改变”者,亦即物的理性;体指人身的总体;力指人用其所立的功能;作指身、口、意三业的作为;因指前所习者为后之种;缘指助因者,如五谷之种是因,雨露水土是缘;果指习因者,向来所习之因,终得其果。报指果报;本末究竟指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本末诸报的源极为究竟。道生只是平铺直叙地加以解释,并未提出其间的重要意义。而慧思通过深刻的研习后,对此却有了新的体会,他在“相”、“性”等上面都加以“如是”两字,特别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认为这十者的相性都是一一实在的。分开来说,是各各相即的别相,合起来则是共相。明白“十如是”,则三谛圆融的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的无明止息,就能达到法华三昧的境界。至于如来藏思想,慧思认为,万有诸法都是随缘而起,不离本来的实相。佛法说的苦、集、灭、道,就是追求诸法的实相本体。如来藏,又名真如。真者,即诸法的体性离虚妄而真实;如者,即常住而不变不改。具体地说:一切诸法依此心有,以心为体。应知诸法虚妄,有即非有。诸佛及众生,同以此一净心为体。“凡圣诸法自有差别异相,而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之为如。”(慧思:《大乘止观法门》卷1)总之,它是指一切法真实如是,唯是一心。

auto_1658.jpg公众号:天台生活
天台山的展示平台
天台人的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