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故居
济公故居位于天台城北古永宁村,是济公活佛的出生地,也是青少年时期济公生活成长的地方。故居占地十六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景区内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内聚佛国之灵气,外撷仙山之精华。李府宅院错落有致,涵浙东民居之特色;亭园楼阁美奂美仑,树一邑古建之高标。济公祖庭,千秋佳地,迎四海游客寻源揽胜;活佛圣迹,万古神灵,受八方信众膜拜朝观。
济公(?-1209)俗名李修缘,南宋浙江天台永宁村人氏,宁真宗驸马都尉李遵勖裔孙。公长成于赭溪之畔,攻读悟禅于赤城山,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师灵隐瞎堂慧远,受具足戒,法名道济。其性介而洁,其行狂而疏,扶危济困,抑恶扬善,诗酒翰墨,隽永超诣,异行神迹,蜚声宇内,时人称之“济颠”。嘉定三年五月十四日圆寂于净慈寺。后世尊为“活佛”。
济公故居位于天台城北古永宁村,劳动路与赤城路交汇处。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景区由永宁村口双牌楼与观霞阁、济公李氏祖居和陇西园三大部分组成,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内聚佛国之灵气,外撷仙山之精华。济公李府宅第气势恢宏,它采用是南宋天台的“三透九明堂”的建筑形式,形制规正,十分可观。在建筑上采取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局,沿国轴线形成多进院落,在这样的布局形式下,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方方正正。由大门,经前厅至中堂,再至后堂分别形成一进、二进、三进院落,每一个堂相联。从建筑史来看,这样的建筑形式,自宋以来,在浙东地区的大户人家比较常见,建造时间愈后愈华丽、高大、恢宏。李府宅第的厅、堂、房、廊等建筑围绕中轴线,严紧组合。中堂是核心,处于中轴线上,其地位最重要,它是家族议事、接待、庆典等重要活动的场所;后堂是家族祭祀供奉祖先灵位之所;厢房分布在东西两侧,为家族成员日常起居之处。廊在建筑群中起着连接各类主体建筑的作用,南方多雨,它既可以为人们行走遮风蔽雨,又使整个建筑多姿多彩。李府宅第三进院落采用的是“四水归堂”式,其天井与清代建筑相比,相对显得狭小。李府宅第在整体上显得深沉而有序,严紧而不失偏颇,简练而不失高贵,既显示世家望族的气派,又突出了皇恩眷顾下的荣耀。陇西园位于济公祖居的东面,是济公李氏的私家花园,园因李氏追溯先祖为陇西郡,又因其园地处佛陇山之西而名之。面积不大,但“相配合宜,园构得体”,园因景胜,景因园异。全园划分成8个景区空间:济佛殿为朝拜区;水榭为接待品茗休憩区;醉仙楼为饮食文化区;假山为观景摄影留念区;东、北游廊为艺术欣赏兼休息区;药铺为象征特色经营区;钓月亭为全园中心观景点。各区都有其风景的主题和特色,相互穿插,有开有合,疏密相间,主次分明。陇西园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内容,极富济公文化内涵。
济公故居的园林绿化以配合建筑、山水组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丰富的人文意蕴。故居门前种植罗汉松,隐含济公为罗汉之身;两侧于井种植玉兰、海棠、金木瓜、桂花等树木,寓意:“玉堂金贵”;陇西园内种植梅、兰、竹、菊与松柏,寓意:“清傲高洁”;池墉的莲荷充满着佛家意蕴。
中国话剧院著名演员“活济公”游本昌先生在专程回天台“老家”探望故居时说:“济公故居修复得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让民众看看当年济公是怎样毅然舍弃如此富丽堂皇的百万家财,走上了一条云游四海、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救民于水火的济世之路,从中体会济公从人到神、从李修元成为济公‘活佛’的变化历程”。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在视察济公故居时说:“济公故居完全可以成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地。”